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以来,新能源赛道炙手可热,而行业红利也存在于整个产业链的每个“角落”。例如,主营业务以海陆大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创新研发与制造的A股上市公司明阳智能,便是该赛道的佼佼者之一。
不过,据此前明阳智能发布的业绩公告,公司2023年预计录得净利润3.54亿元到5.3亿元,同比减少84.66%到89.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4亿元到2.3亿元,同比减少92.61%到95.05%。
而前三季度,明阳智能净利润减少65.56%,更是预示着该企业的发展或许遭遇困境。
对于公司净利润水平下滑,明阳智能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风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在所难免。但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可能难以将明阳智能所处的困境“一笔带过”。
因为其盈利能力下滑,并非一朝一夕。甚至自2021年以来,风机价格就受“价格战”影响持续下探,而将该类产品作为基本盘的明阳智能,也因此首当其冲。因此,明阳智能将如何面对2024,也令人担忧。
2023年业绩差强人意,明阳智能难以穿越行业周期
据观察,此前热度非常高的风电行业,目前也进入了行业下行周期,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的风机中标价格整体下降,更是波及到明阳智能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陆上风机价格从2016年4205元/kW下降到2023年的1543元/kW(不含塔筒)。海上风电从2019年的8260元/kW到2023年的2353元/kW,再到现在的2100元/kW左右。
通过近年以来的风机价格变化不难看出,海上风机价格与陆上风机价格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有持平之势。这也意味着,风电行业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身处该赛道的明阳智能,也没有躲过这一轮的行业周期。据了解,明阳智能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兆瓦级风机及核心部件的开发设计、产品制造、运维服务。
而据明阳智能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明阳智能整体对外销售风机保持20%以上的增长,而其陆上风机出货同比增长超40%。
不过,细分至海上风机出货、风机及配件销售等,都出现了10%以上下滑。与此同时,其风机业务的毛利率,也同比下滑5.54%。
值得注意的是,明阳智能的订单虽然十分充足,但是业绩却并不理想,甚至其2022年度新签订单量位列行业全年订单量首位,而新签海上订单更是在国内整机商海上风机新增量中高居榜首。只是,在这样的订单表现之下,其上半年营业收入却大幅下滑近60%。对此,明阳智能给出的解释是风机价格下行以及海上风机交付规模下滑,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甚至令人匪夷所思。
要知道,对比同行,2023年上半年,一些订单排名排在明阳智能之后的企业,却在营收增长等方面,明显强于明阳智能。而在净利润增长方面,同行业的金凤科技和运达股份的下滑幅度,也远不及明阳智能。
具体来看,金凤科技和运达股份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4.82%和49.75%,而明阳智能却以-73.28%的增长率,在行业“垫底”,由此足见其盈利能力之弱。
投资者失去信心,对明阳智能失去信任
在明阳智能交出了并不算“漂亮”的2023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并预计公司第四季度将会有数亿元的亏损后,一些券商机构也对其有些信心不足。例如,华福证券就考虑到行业需求和风机降本不及预期,而下调盈利预期。
而且,即使如此,明阳智能的实际业绩表现,也明显远低于机构预期。与此同时,明阳智能的股价,也自2023年中以来,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的周期中,期间甚至多个交易日处于跌停状态。
由此可见,无论是券商机构还是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明阳智能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信心不足。据观察,投资者之所以信心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明阳智能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甚至缺少故事可讲。
以能源行业普遍较为注重的技术研发能力,就可以对其“科技实力”窥见一斑。实际上,近年以来,风电产业链的企业都在加码技术研发。以2023年上半年为例,所有风电类能源企业中,有20余家企业都在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尤其是三一重能、禾望电气、电气风电等企业,更是分别以11.06%、7.91%、6.64%的较高费用率领先于行业。
而对比研发费用绝对值,金风科技、中天科技则分别为7.92亿元、7.82亿元。对比之下,明阳智能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4.5亿元,且费用率仅为4.26%。由此可见,明阳智能无论是研发投入金额,还是研发费用率都在行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更为致命的是,原本并不算高的研发水平,还面临其研发投入在下滑的现实问题,因此明阳智能的创新能力也频繁遭到外界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企业一直被视为是技术密集的科技企业,一旦其研发能力不足,则意味着其市场前景也不容乐观,未来的商业价值、市场地位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投资者对其有些犹豫彷徨了。
除此以外,明阳智能还曾因为公司核心管理层频繁减持套现而面临信任危机。例如,2024年1月中旬,明阳智能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东明阳龙源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明阳龙源”)100%的股权,交易对价为2.91亿元。
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该桩收购溢价高达166.64%,而且收购的企业被指属于关联资产、有实控人“花式套现”的嫌疑。
实际上,该类挫伤投资者信心的事件并非首次。例如,早在2021年,公司年报显示,公司的董监高为代表的高管以及多数机构股东都在忙着减持公司股票。彼时,董事队伍中,王金发减持了29.48万股公司股票;12名高管队伍中,有9名去年减持了公司股票,这其中包括公司全部的6名副总裁以及公司董秘刘建军,9人减持数量从4.97万股到29.48万股不等。
而在2022年3月初,明阳智能就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王金发、梁才发、程家晚、鱼江涛、杨璞、张忠海、王冬冬、易菱娜、刘建军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14.93万股,本次减持价格区间为23.2-34.6元/股,套现合计3076.62万元。
而且,截止2024年2月05日,明阳智能被沪股通减持287.8万股,并连续5日被沪股通减持,共计5216.42万股,最新持股量为1.44亿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6.32%。
众多公司股东减持的明阳智能,其市值以及品牌价值也十分存疑,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跟风出逃,也不无可能。这也意味着,作为公众公司的明阳智能,或许正在沦为少数人掘金的工具。
产品质量问题频出,供应商管理或暗藏风险
很多从事品质管理工作的人员感叹称,制造企业的质量问题,80%以上或许要归结为“来料不良”。虽然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是确实符合国内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明阳智能同样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隐患。甚至曾经多次因为踩雷供应商,而带来产品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其品牌形象及品牌价值。
例如,自2022年6月以来,明阳智能的供应商之一是北京京治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的2019年12月,明阳智能与其签订了采购合同,并向该公司采购不同型号的轴承产品。但该供应商提供的轴承,因此持续发生多起质量故障,从而对明阳智能及终端客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其下属子公司天津明阳风能叶片技术有限公司也曾因为对外委托加工,出现风能叶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且因其供应商未能妥善解决,从而导致二者出现付款纠纷,并对簿公堂,同样给明阳智能的品牌带来了负面影响,并带来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类似的事件并非个案,明阳智能旗下其他子公司同样因为委托加工、对外采购等引发质量问题,从而导致明阳智能陷入品牌信任危机。
由此可见,虽然明阳智能在这些供应商“来料不良”等问题中处于“受害者”角色,但是因此也暴露出其供应商管理流程或许存在漏洞的潜在风险,以及产品质量并不可靠的短板。
而从企业的发展来看,这些潜在问题,都是十分致命的。另外,据公开报道及相关资料显示,明阳智能也经常因为一些法律纠纷而坐上被告席,甚至多次导致其公司账户的数千万甚至过亿的银行存款受到限制等。由此可见,置身热门赛道的明阳智能,未来的发展恐怕难言轻松。
结语
“以绿色发展为己任,为清洁能源赋能,创造普惠低价的清洁能源。”明阳智能官网上的这句话,固然高瞻远瞩,有一定的战略高度。但是落地到其风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依然挑战重重。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明阳智能无论是在业绩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还是在资本市场十分失意,又或者在供应商管理、产品质量问题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潜在风险,都预示着,其未来的发展恐怕难以是一片坦途。但愿这个新能源赛道的潜力玩家,未来能够调整步伐,有望走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