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枢纽商务合作区建设启幕:核心目的促进国际商务交流,境外商务人员30天免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梓桐上海报道

上海再迎国家级政策规划。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在2月29日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称,设立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主要依托国际航空枢纽,以促进国际商务交流为目标,在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上,叠加进出境人员便利化的政策和措施,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从货物向自然人拓展,汇聚全球要素和资源,是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孙玉宁说。

海关总署自贸司司长陈振冲进一步解释称,具体来看,三大核心功能主要包括:满足境外人员短期停留商务活动需求,为他们开展商务会见、商务洽谈等活动提供便利;鼓励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境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展览业协会等加强合作;鼓励国内外的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行业协会等在区内开展国际培训活动,鼓励在区内开展大型医疗器械操作、航空模拟飞行等专业培训业务等。

优越区位优势

上海东方枢纽为何选址在浦东机场附近?

展开一张上海地图不难发现,这背后是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上海东方枢纽商务合作区选址紧邻着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国际航空的门户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7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大约占了50%。而建设中的上海东站设计的客流将达到6000万人次每年,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成为服务长三角区域的核心枢纽和国家沿海大通道的重要功能节点。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目前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地下结构的维护和桩基施工已基本完成,车站综合体将于2027年开通运营。

与此同时,东方枢纽不仅是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新门户,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窗口,是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要点。未来东方枢纽将打造成世界级“临空经济+枢纽经济”示范区以及中国发展全球化的高地。

商务合作区所在的区域位于浦东新区,是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的所在地。2019年,上海在中央支持下成立了临港新片区。目前,浦东新区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大批开放型经济的制度创新成果。商务合作区兼具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的功能,具备便利化管理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条件。

上海有关领导表示,上海会发挥好上海市人大在浦东新区立法授权的作用,为制度型开放、改革创新提供一个很好的法律支撑。商务合作区也将充分发挥政策集成和法治保障的优势条件,打造功能突出、高度便利的对外开放新载体。

便利商务交流

优越的地理位置之外,高规格枢纽建设的背后是上海活跃的商务交流需求。

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共有7.5万家外资企业和5.8万家外贸主体,外资企业总部956家,外资研发中心561家,口岸贸易额超过了全球的3%,经过上海口岸进出的境外人士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外贸外资企业有着大量的商务洽谈、会议展览、国际培训等跨境交往需求。此外,每年上海都将举办进口博览会,进口博览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个方面的平台作用也日益凸显,

上海市副市长华源说,上海市将坚持政策更开放、进出更便利、服务更完善的目标,从区域定位和条件出发,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不断优化商务合作区的便利化举措,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他表示,上海市将围绕商务交流、国际会展、国际培训等核心功能,以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便利为重点,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增强对国际人员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总部型企业、跨国公司及国际机构等在区内开展跨境商务活动、举办国际品牌展会、组织开展国际培训交流,推动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围绕上述核心功能,《总体方案》还提出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朱民表示,商务合作区将建设高标准商业、休闲、文体、医疗等配套设施。针对外国人在华支付,商务合作区将支持境外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对于在区内购物后离境的境外人士,可按规定办理离境退税手续。区内的医疗条件也对标国际标准,满足基础就医和健康服务需求。

此外,实施方案要求移民管理部门对持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搭乘国际(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的境外人员无需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仅开展国际旅行证件核查,在区内开展商务活动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对境外人员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的行李物品进入商务合作区给予充分便利,海关仅开展行李物品安全准入及动植物检疫监管,移民管理部门除执法办案需要外不再检查等。

统筹开放与安全

聚焦此次实施方案,“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是核心原则。

在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方面,陈振冲表示,海关对进出区人员携带行李物品按照国际侧,也就是从境外进入商务合作区,我们叫“基本放开”。国内侧按照“严格管住”的原则实施监管。一是最大限度放开“一线”,境外人员自由入区。对入区的境外人员所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的行李物品,给予充分便利。

而为管住“二线”,境内人员从国内入区时可能会带一些物品入区,携带的拟打算再带出区的行李物品,特别是价值比较高的,入区的时候要在海关办理登记手续,没有登记的将按照进口管理。

另外,境内人员从区内返回国内时,不得携带由境外人员带入区内的免税物品出区。也就是说外国人带的行李物品,海关给予比较便利的一些政策措施。

“在区内停留时间比较长的,比如说住宿,带的物品比一般入境的限量要宽一点。”陈振冲表示,但是如果物品要转给国内商务人员,目前规定是从严的。将来运作一段时间以后,如果确有需要再将同有关部门共同商议。

陈振冲表示,在“一线”,商务合作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享受免税、保税政策,不实行许可证件管理。在国际商务合作区内,属于保税货物的可以自由流转。

在“二线”,国际商务合作区与境内区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原则上按照进出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比如入区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的,就要按照出口报关,可以凭有关单证办理出口退税。其中,国际商务合作区内配套商业服务企业,从国内采购的货物,采用卡口登记模式入区,也就是不需要报关。

除此之外,方案还明确,到2025年,完成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商务合作区基本功能落地运行。到2028年,实现商务合作区全域封闭运作,完成重点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具备商务交流、国际展览、国际培训等功能。到2030年,全面建成商务合作区,实现区域跨境交往便利、国际商务活动活跃、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专业服务能力领先、配套设施完备的功能目标。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