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引领・创新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11月22日至26日在四川绵阳举办。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科博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凝聚创新力量、用好创新资源、深化创新合作,加速绵阳科技创新步伐、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据介绍,前10届科博会累计签约各类投资合作项目3500余个,签约金额突破9000亿元,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本届科博会吸引2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参会,共签署招商引资项目协议101个、签约金额1024.89亿元,其中,绵阳市签约项目54个、金额910.59亿元,为中国(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绵阳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差异化推动园区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建成10个特色(专业)园区,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1个工业园区集聚规上工业企业946户、集聚度超70%,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90%。
着眼高精尖特,绵阳提出做大做优电子信息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光伏储能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空天产业、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7%,正加快从‘新赛道’成长为‘主赛道’。”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磊说,绵阳依靠现有优势进行布局,依托中物院科研优势,打造核医疗健康产业园,今年已有23个总投资超240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
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是系统性工程。为此,绵阳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改革举措,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通过云端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目前已入驻知名高校24所和顶尖创新创业团队29个。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推动企业技术需求和院所、高校技术供给有效对接,着力畅通科技创新供给端和需求端,目前已推动46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出台“金融十条”等政策,高水平运营科创基金小镇,入驻金融机构12家、管理基金34只、规模近300亿元。制定“人才十条”,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建四川首家国有人才集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加快建设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人才十条”实施以来已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6万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25.6万人。
数据显示,绵阳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分别达18户、709户、35户、5户(个),相关企业总数均居四川第2位。在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中,绵阳在“2023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榜单中排名第17位,较去年上升3位。 (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