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苏浙皖两会相继召开,回顾2023年工作成果,明确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记者梳理发现,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明确2024年重点工作时,都提到了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注重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重点布局未来产业
在近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均对新兴产业作出了部署。
上海明确,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其中,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在2023年已达1.6万亿元。同时,自2023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后,上海也是率先颁发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城市之一。从测试、应用到规模化,上海持续发挥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先行先试作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
安徽明确,2024年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材料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加快合肥、芜湖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统筹抓好聚变能源、化合物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
浙江继续抓好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集群等重点工作。浙江明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
夯实科技基座赋能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三省一市都注重夯实科技基座,赋能产业发展。
上海明确,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模式,加强未来产业前瞻技术创新布局,大力发展自主可控核心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深入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江苏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江苏明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其中,江苏提到,“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放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等。
近年来,安徽创新活力持续涌现。“人造太阳”装置实现403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突破千公里,“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突破255个光子操纵,均创世界新纪录。2024年,安徽表示,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智能成套装备、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
浙江表示,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谭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