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AI与手机结合,二者并举,乃是目前市场主流做法,魅族之所以“壮士断腕”,更多因其手机竞争力不足,虽然魅族在AI上有着良好的技术积累,与吉利的结合也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打开空间,不过单靠AI一条腿走路能否行稳致远,仍有待观察。
退出手机内卷
按照魅族的说法,其AI战略规划包含打造AI Device产品、重构Flyme系统和建设AI生态等,此外,魅族还将重点建设AI生态,向包括OpenAI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大模型团队全面开放AI Device硬件,通过三年的生态布局和沉淀,逐步完成All in AI的愿景。
全面转换战略的魅族,第一步如何落子仍是未知数,从其官方微博发布的视频看,星纪魅族CEO沈子瑜对比了AI Pin和Rabbit R1等产品,称其带来了非常好的答案,但还不够完美。 沈子瑜表示,魅族在软、硬件上都有很大优势,后续将推出AI终端产品,但并未说明具体产品形态。
尽管如此,魅族展露出的姿态十分坚定,前魅族副总裁李楠发文称:“必须换赛道。年前做了很多的工作,很欣慰魅族的决心是坚定的。不换赛道没有前途,那些做着手机扯AI的品牌,才明显是噱头。魅族手机,到了应该终结的时候了。”
至于魅族为何迫不及待地抛弃手机,从沈子瑜给出的说法看,“内卷”是重要的原因,陈子瑜表示,目前主流的手机产品已经能够做到流畅不卡,影像性能也已够用,如今手机的行业创新,更像是堆叠参数的军备竞赛,而在营销上,各个品牌互相攻击、揭短也甚为常见,在这种无限内卷的环境里,用宝贵的智慧资源和创造力纠缠其中是对团队才华的浪费,魅族要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指向AI这个伟大的航路。
实际上,魅族的转型也不是第一次,遥想20年前,魅族在MP3、MP4领域独领风骚,但其并未止步,而是在2008年推出M8手机,也令魅族成为国内第一部智能手机的生产者。
为何标新立异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就在魅族准备破釜沉舟、革故鼎新之际,OPPO方面发布了一番看来更稳重的言论,同样是看中AI所带来的新机遇,OPPO还是选择以手机为依托,给AI技术提供舞台。
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在《开启AI手机新时代》的内部信中,将2024年定义为AI手机元年。他指出,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从行业发展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拥抱AI但不抛弃手机,乃是大多数品牌的做法,举例来说,华为有盘古大模型,OPPO有安第斯大模型,vivo有蓝心大模型,荣耀有魔法大模型。然而上述品牌不仅没有抛弃手机,反而将AI当做手机的新卖点,而端侧大模型对用户生活的全方位协同、覆盖,也被视为各手机品牌打造独家“生态圈”的关键举措。
至于为何魅族的选择与主流相左,在业内专家看来,还是魅族手机自身的现状使然。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指出,目前一众国内手机品牌加码AI,在软、硬件很多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果,而并非只是噱头,魅族停止智能手机业务,主要还是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并非像其所表示的那样,AI与智能手机并举这条路行不通。
同时,市场追踪机构也指出AI手机的前景颇为广阔,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手机将会进入温和复苏阶段,AI将会成为搅动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Canalys预计,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5%将是AI手机,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45%。
专家指出,摆脱手机之后,魅族的AI技术如何在硬件上落地是关键问题,虽然被吉利收购后,魅族较为完善的软件能力可以为吉利汽车的AI生态提供技术支撑,但在更加开放、通用的AI市场竞争中,魅族并不占优。
丁少将认为,车联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各大汽车巨头都在积极布局,AI重构的PC、家电、眼镜、头显等硬件市场也基本上是巨头的盛宴,留给中小企业的空间并不大。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魅族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实之处,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