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近日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就“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从加强乡村规划引领、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这5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省委副秘书长李荣锦说,乡村建设面广量大,按照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做好2024年乡村建设工作,要着力在提升水平上下功夫,重点聚焦3个层面展开,形成梯次推进格局。一是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依托自然地理、河流水系、交通线路、重要景区等,跨村、跨镇、跨县一体推进自然要素和道路、村庄、景区、园区等生产生活要素整合更新,集中连片整体提升村庄风貌。二是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新创建14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培育特色田园乡村片区。三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平畴沃野、山清水秀的风貌之美,鱼米之乡、产业兴旺的富庶之美,城乡融合、服务均等的时代之美,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的人文之美。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乡村地区进行各项建设、核发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李如海介绍,去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村庄规划工作现场推进会后,各地村庄规划全面提速推进。目前,全省已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共确定了约2.1万个规划发展村庄(分布在约1.06万个行政村中),各地已开展8300多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今年我们将按照高水平完成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规划全覆盖、全省乡村面上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的目标,重点做好加强村庄发展分类引导、高质量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提高村庄设计水平等工作。”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将3000个以上行政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告诉记者,2024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履行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协调职责,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年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动苏北地区补齐短板、苏中地区提升质量、苏南地区彰显特色;全面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年度全省培育建设1000个和美乡村,指导各地创新开展和美乡村片区(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庄的人居环境管护经费支持。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因地制宜选用就近接管、集中或分散式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等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以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明华表示,锚定这个目标,将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采取更为有力有效的措施。建立年度农村生活污水重点治理村庄清单,并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600个行政村治理任务,全省治理率再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推进14条纳入国家监管清单黑臭水体的整治和验收销号,确保2024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治理成效不仅要达到监测评估要求,更要得到周边群众充分认可。
“近几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持续开展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道路通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方面工作,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但是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还有差距。我们必须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胥爱贵认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必须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穿始终,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所蕴含的精髓要义,把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运用到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全过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必须牢牢把握工作的重点环节,着力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必须紧盯农民群众需求,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农民群众是乡村建设的主体,要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充分考虑群众诉求意愿,因地制宜筹划推动普及普惠、以点带面的实事要事。
记者 王建朋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实之处,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