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曼宁
2023年第三季度,A股主要指数下行。与此同时,活跃资本市场的系列举措陆续出台,提升了投资者预期。
震荡行情下,价值投资持续回归。三季报A股业绩面的闪光之处,或将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来源。
截至10月30日晚间记者发稿,据统计数据显示,已披露2023年三季报业绩的5103家公司中,有4113家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占比超过80%;2571家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前三季度增长,占比超过五成。A股业绩整体呈现稳健向上趋势。
龙头公司继续发挥“头雁效应”
已出炉数据显示,前三季度,576家A股公司净利增逾100%,50家公司净利增长超10倍。
业绩高增公司中,中国电影(600977)、九华旅游(603199)和三生国健领衔三季报业绩增速榜,3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幅均超过百倍,分别约791倍、153倍和138倍。
中国电影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2.1亿元,同比增长88.65%;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79104.1%。该公司业绩大增主要系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电影市场逐步恢复推动票房增长所致。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455.72亿元,同比增长77.46%。
此外,一批A股公司三季报业绩持续向好。2270家公司实现半年报和三季报连续两个报告期业绩“双增”,其中1250家三季报盈利增速进一步提升。
具体盈亏方面,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规模依次位列前四,与半年报排名一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营收虽出现下滑,但净利均仍维持增长,3家公司盈利规模均超20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净利润已逼近2700亿元。
从每股收益看,贵州茅台(600519)仍高居首位,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达42.09元,去年同期为35.34元。其后为吉比特(603444)、石英股份(603688),2家公司同期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1.94元、11.65元。
龙头公司继续发挥“头雁效应”。截至10月30日收盘,目前118家超千亿市值A股公司中,约六成前三季度业绩增长。7家万亿市值公司全部实现高位增长。
1~9月,贵州茅台(600519)实现营业收入1032.68亿元,同比增长18.48%;实现归母净利润528.76亿元,同比增长19.09%。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破千亿元。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保持稳健盈利,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46.8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增长77.1%。
多数行业表现稳健
从行业视角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多数行业表现稳健。截至记者发稿时,据Wind数据统计,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2个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6个行业净利润实现整体增长。
其中,净利润增速第一的行业为社会服务,板块整体增速同比提升约33倍。其他增速靠前的行业还有美容护理、交通运输、公共事业、汽车、传媒等,多来自大消费板块。
从业绩增长公司行业分布来看,前三季度盈利增长公司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其中,电力设备贡献了最多业绩翻倍股,涉及数量达51家。若观察申万二级行业,则汽车零部件业绩翻倍股最多,达到32家。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第三季度,自今年初大热的AI算力赛道逐渐释放出业绩动能,部分概念公司已由此受益。
例如,天孚通信(300394)第三季度净利润达2.03亿元,同比增长94.95%。
不过,部分行业景气度前三季度同比下滑,如农林牧渔、综合、基础化工等,主要集中于上游周期行业。
消费出行板块业绩强反转
呈现稳健基本盘之余,A股三季报亦不乏亮点。在过去的第三季度,文旅、交运行业经历了疫后全面复苏以来的首个暑运旺季,多个相关板块抓住销售旺季契机,盈利端表现不负市场期待。
作为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社会服务行业今年业绩大幅修复。尤其是伴随国内商务出行及休闲旅游需求强劲,去年业绩低迷的旅游及景区、酒店餐饮类公司大面积扭亏。
黄山旅游、长白山(603099)、峨眉山A、大连圣亚(600593)、首旅酒店(600258)等多家去年前三季度亏损的行业内公司,今年同期盈利规模已经达到亿元以上。
国内交通物流需求同样快速恢复,交通运输行业由此呈现复苏态势。铁路公路运输板块中,龙头京沪高铁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89.14亿元,同比增加5764.27%。
民航板块亦表现突出,作为去年亏损大户的国有三大航司,在暑运旺季加持下,迎来了市场期待中的业绩反转。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600029)今年前三季度同比扭亏,中国东航第三季度虽取得亮眼业绩,但尚未填补上半年亏损,前三季度整体仍未走出亏损。前三季度南方航空盈利最多,净赚13.2亿元。从单季来看,中国国航(601111)第三季度净赚42.42亿元,单季盈利能力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航第三季度盈利表现均已经超越疫情前2019年第三季度水平,3家公司第三季度合计大赚超过120亿元。
随着三季报基本面逐步清晰,盈利改善、估值低位的公司将具备更高的安全边际,并愈发凸显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