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忠:坚持履行媒体责任 持续参与和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主题为“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的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11月28日在京举办。图为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在论坛上致辞。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坚持履行媒体责任 持续参与和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在2023年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的发言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 赵子忠

(2023年11月28日)

  一年一度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首先,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及中国经济网,对光临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老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的主题是“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俭以养德、诚信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那么,如何更好地倡导尚俭、崇信、尽责?如何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里,我从媒体的角度提三点建议:

  第一,积极营造社会共治的舆论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但舆论场中的声音总是纷繁复杂的。对此,我们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倡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营造社会共治的舆论氛围,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社会监督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主流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对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及时亮剑,并把握好时度效,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鼓励引导公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共治的交流互动,尽可能清除食品安全的死角。

  第三,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食品安全问题敏感性强、公众关注度高,也是网络谣言容易出现的领域,每年都有一批典型案例产生,其危害性有目共睹。而驱散谣言则要依靠科学、公开和透明。对此,主流媒体要创新报道理念和方式,同政府、企业有效协作联动,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准确发声,理性分析解读,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向公众提供权威信息,引导公众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社始终坚持履行媒体责任,持续参与和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已经连续十四年主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的贺信中,希望经济日报“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食品安全等领域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共治舆论氛围,任重而道远。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为遵循,继续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发挥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期待,为共创食品安全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