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4日讯(记者 郭伟莹) 如何进一步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提交了“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的提案,为促进数字金融取得根本性突破等建言献策。
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大国竞争、抢占战略主动权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对发展数字金融高度重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文章之一,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中国人寿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依托数据和技术优势构建数字金融生态,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支撑,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和普惠性有了很大提升。2023年,集团旗下寿险公司整体赔付时效0.38天,广发银行“发现精彩”和手机银行APP月均活跃客户数量超2500万,财险公司理赔满意度达99.5%。
但在实践中,数字金融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在促进数据共享流通与合法利用方面缺乏明确规定,数据要素价值还未充分释放。二是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目前人口、健康、医疗、交通、环境等不同领域数据尚未有效贯通,算力资源使用效率还不高,大量的算法开发力量未能有效利用。三是数字金融监管亟待升级,更加多样化的数字金融形式导致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更强,对数字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金融是个生态系统,迫切需要政府、监管以及社会各界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对此,白涛委员在《关于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的提案》中提出四点针对性建议:
一是坚持立法修法先行。建立健全公共数据集中开放共享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合规流转实施细则,兼顾安全性与流通性,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服务创新,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二是加快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构建联通医疗、农业、林业、气象等行业的公共大数据平台,建立安全权威的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供给体系,加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统筹及利用,提供通用性、基础性智能服务的大模型,避免资源浪费以及潜在风险。
三是加强数字金融监管。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督评估机制,加快研发基于数字技术的监管工具和监管平台,对大模型算法、应用场景等加强监控和防范,确保数字金融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四是加快建设数字金融人才队伍。紧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完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数字技术与金融的交叉学科,着力培养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持续健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金融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数字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