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出海”:有风景亦有风浪

  本报记者 吕红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汽车出口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出口规模不断攀升,不仅能助力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能促进汽车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刚刚落幕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参展商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整车企业有比亚迪、零跑汽车、上汽MG、阿维塔、小鹏汽车等;动力电池企业有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等;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科技企业有地平线、黑芝麻、轻舟智航等。德国有媒体表示“中国汽车已经崛起”。

  我国是汽车出口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6.9%,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但也要看到,这个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的含金量还不够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汽车强国,今后要在产品技术和电动化转型方面取得巨大优势,同时产业链取得自主化突破,从而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自主发展,这样才能有较强的世界竞争力,而并不是靠国际车企和国际零部件的体系支撑我国汽车大国的地位。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国是汽车出口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当前我国的汽车出口合资企业占比相对较大,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出口的国家依然是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目前依然很难进去。

  以特斯拉为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其上海超级工厂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中国智造”能力所生产的Model3及ModelY智能电动汽车销往欧洲、亚太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润方面,我国车企前七个月的利润率大概是4.9%,但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基本都在10%左右。专利方面,我国的汽车企业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方面,除了新能源我们这几年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在燃油车方面,我们的专利则很少。”林示表示。

  理性看待“反补贴调查”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演讲时称,“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同时,冯德莱恩还强调,“我们必须对我们面临的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崔东树看来,“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后的必然伴生现象,强大了才有人关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调查是法国等早有提议,德国慕尼黑车展后才发动调查,并不突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较强,不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是因为在充分市场竞争下的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强。”

  据了解,中国新能源补贴在2022年底已经完全退出,而且为了公平竞争,国家要求地方从2018年底开始就不能给新能源汽车补贴,规范市场秩序。

  事实上,我国出口欧洲的国产车价格普遍较国内价格几乎翻倍,如比亚迪海豹售价为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国内18.98万元起);ATTO3售价3.8万欧元(约27万元);汉EV售价高达7.2万欧元(约50万元)。

  “我国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的价格比欧洲本土企业的电动汽车价格低很多,欧洲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规模足够大、成本低、起步早,技术相对先进,价格比欧洲车低不少,但我们依然有较高的利润。欧洲是想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开始阶段就掐住你,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较大。”林示表示。

  崔东树认为,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洲发展和经营的成本。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有理有据有节地应对调查,力争最好的结果。

车企“出海”:有风景亦有风浪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