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楼市举措持续出台有望加快风险出清

  本报记者 周雪松  

  “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是有效防范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信达首席不动产研究员谢海生近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前期利好政策落实和近期市场情况看,对房地产的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稳楼市举措持续出台有望加快风险出清

  防风险必须激活需求和增加有效投资,“三大工程”无疑是重要抓手。11月2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首提增加保障房用地规模,明确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明确优化住房结构等要求。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各地发布的房地产新政来看,调控进一步发力,防风险稳楼市举措持续出台。与此同时,抢人才大战也已升级,而且可能日益激烈。  

  发力“三大工程”,刺激多孩家庭购房需求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引发广泛关注。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三部门要求,各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积极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一系列支持性房地产政策提高规格、密集出台、加快落地、增强效度,供需两端预期在近几个月内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市场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整固和提振,前期积压的改善性购房需求已出现较为快速的释放。但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同步企稳复苏到回款、拿地、开发、建设的全链条回暖,还需要继续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以更多的时间与耐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还需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确保前期政策实施的力度、深度、精度,以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从上海新政来看,此次政策明确,合理确定城镇居住用地规模,统筹总量、结构、布局,增加城镇居住用地特别是各类保障房用地规模。同时,此次政策还明确城中村等加快推进要求,优化完善多元化的住房结构,合理配置住房套型结构,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也意味着,未来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将会得到更好的住房保障。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上海新政看,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即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说明上海在城中村改造中会从更大的范围来进行。此外,政策还强调保障民生导向,明确开发强度支持政策以及优化完善多元化的住房结构,预计后续土地政策会结合住房制度改革做出调整。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厦门最近又出台楼市新政,岛内全面取消限购,多子女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认定为首套。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厦门新政针对二孩家庭购买二套也可以按照首套来贷款的政策,降低了改善置业群体的置业门槛,也激活了部分多孩家庭的购房群体。  

  租房可落户,抢人才可能日益激烈  

  11月19日,青岛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及租房可以落户的内容颇受外界关注。严跃进认为,实际上,最近几年关于租房落户的创新和支持政策不断增加,这也是租售同权的重要体现。这次青岛的举措客观上使得租房的性价比提高,同时购房者在购房或租房方面的可选择面增加。表面看,类似政策会分流一部分购房需求,但是随着租房需求的增加和户口的落实,客观上也有助于人口的流入和导入,利好后续房地产更健康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抢人才大战从未停息,而且不断升级,日益激烈。同样也是在最近,宁波市也宣布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成为浙江省首个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的城市。宁波也全面放宽了租房落户限制。以上迹象表明,即使像青岛、宁波这样的新一线城市,都已放下身段,放宽落户门槛,吸引各类人才,这不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也会树立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庞溟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状况能否改善,从内生的角度看,取决于销售端能否持续回暖;从外生的角度看,取决于微观主体的信心、预期、风险偏好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节奏。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有利于加快房地产企业风险市场化出清。  

  “总的来看,房地产风险并不是一个行业、一个机构可以解决的,需要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各方凝聚共识、相向而行才能有效化解风险。”谢海生对记者说。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互联网收集整理内容,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实之处,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